close

(網路上)否定夏王朝存在的論點中有一項是:殷墟甲骨中沒有提到夏朝的事,甚至有人說連夏字都找不到。不過稍微查過網路之後,發現甲骨文中是有夏這個字,還能跟之後的西周金文有傳承關係,只是他們在卜辭中的用法都與夏朝毫無關係。

支持夏朝存在者提出甲骨文中之杞國與土方,可能是夏之後裔。關於杞國,多數古籍都指出,它是夏之後人所建的國家,依後世一些紀載說杞國在商代時存時廢,當時的杞是否真的是夏之後?史記說,武王滅商後求得禹之後東樓公封於杞,似乎說明著原來的杞國已不復存在或根本不是所謂夏的後代。至於土方與夏,主要似乎源自詩經中之「禹敷下土方」一句,但這是對該詩句之曲解。

目前卜辭中可以跟夏朝聯繫上的是「西邑」一詞:卜辭中「西邑」是一個地名,也是一個被祭祀的對象。

卜辭中有多處提及「西邑」一詞者,如:

 

  1. 「貞,於西邑?」
  2. 「西邑害?」
  3. 「侑於黃尹?貞,侑於西邑?
  4. 「貞,燎於西邑?」
  5. 「西邑?」
  6. 「丁巳卜,告秋於西邑?七月。」

 

先說4.中的「燎」是一種祭祀的名稱,而學者丁山認為:「西土即西邑,西邑即西國,凡卜辭所謂西土者亦謂周人。」然卜辭中亦有東土、西土、南土、北土,實為以大邑商為中心的地理概念,「西邑」並非「西土」,卜辭中亦無「東邑」、「北邑」、「南邑」這些相應的詞彙,兩者概念並不相同。因此,「西邑」應是一個和「大邑商」等量齊觀的名詞。

傳世文獻《禮記‧緇衣》:「《尹吉》曰:『惟尹躬天,見於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注云:「尹吉亦尹誥也,天當為先字之誤。忠信為周。相,助也,謂臣也。伊尹言:尹之先祖,見夏之先君臣,皆忠信以自終。今天絕桀者,以其自作孽。伊尹始仕於夏,此時就湯矣。夏之邑在亳西。」《尹誥》一篇失傳已久,所幸於2008年有新進出土的《清華簡‧尹誥》:「惟尹既及湯咸有一德。尹念天之敗西邑夏。」此外《清華簡.尹至》伊尹及湯往征夏朝時.也以「自西捷西邑」稱之:「湯往征弗附。摯度,摯德不僭。自西捷西邑,戡其有夏。」對比《清華簡‧尹誥》與《清華簡.尹至》,很明顯西邑、西邑夏都是指夏王朝。則卜辭詞中之「西邑」一詞極有可能就是後世所說的夏王朝,商滅夏後,畏懼夏人之亡靈作祟(eg. 2.「西邑害?」),因此商王祭祀夏(人之亡靈),合情合理。

甲骨文中的西邑二字
xiyi.jpg
甲骨文中的夏字
xia.jpg

個人有種感覺:夏字有點像西邑二字合體後的訛書。商代金文常出現數個字合體的情形,可能在商周之際某些傳鈔的過程中,將夏字假借為西邑的合體字,於是夏便成為商之前那個王朝的稱謂?

    參考資料:
  1. 夏王朝存在新證──說殷卜辭的“西邑”
  2. 甲骨文上有與夏朝相關的記載嗎?
  3. 甲骨文沒有提到夏朝,能否說明夏朝並不存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lich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