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8606/2006/11/17/1062@1306834.htm


  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國家博物館田野考古部、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學文博學院自2004年啟動以來的早期秦文化研究項目,到現在已經歷了3個年頭,經過在禮縣、清水等地3年的調查、鑽探和發掘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記者就此專程前往進行了採訪。

  發現三個早期秦文化大遺址群

  秦早期都邑西犬丘的地望、秦文化的形成以及秦、戎關係等,是歷史上懸而未決的問題。在這次考察中,考古工作者通過對禮縣西漢水及其支流和清水縣牛頭河流域部分地區的考古調查,發現了大量周秦時期和秦人相關的遺存。其中在禮縣西漢水及其支流的調查中共發現各類遺址98處,新發現70余處遺址。在調查的47處周代遺址中,以秦文化為主的遺址有38處,其中有“六八圖—費家莊”、“大堡子山—趙坪”、“雷神廟(西山)—石溝坪”三個相對獨立、又互有聯繫的大遺址群,也可以說是早期秦人三個活動中心區。記者了解到,在清水縣調查共發現新石器時代至漢代遺址56處。

  大堡子山有可能就是秦都邑西犬丘在禮縣西山、大堡子山和上坪發現三處西週到春秋的城址,為確定秦早期都邑提供了重要線索。目前已陸續發現除東南部以外的各段城墻總長約1200米。城墻的廢棄年代不晚于春秋早期。西山遺址共鑽探703524平方米,發現墓葬800座,房屋基址7座,灰坑94處,古道路2條,窯址3處。

  大堡子山城址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大堡子遺址除少量齊家文化遺存外,主體為周代城址、城外墓地和居址。城內遺跡主要為秦公墓及大型房屋基址和灰坑及中小型墓。大堡子山遺址鑽探面積1299245萬平方米,到目前為止共發現各類遺跡699處。城內目前已鑽探出夯土建築基址26處,探明的規模最大的一座建築基址南北長102米,東西寬17米,平面形狀呈回字形;另一座東西長70米,南北寬13.5米,形制與前者基本相同。此外,秦公大墓和車馬坑及祭祀坑也位於城內。

  自上世紀90年代大堡子山兩座秦公等級大墓被盜後,學術界普遍認為這裡就是秦人早期發祥地的秦公陵園,並認為秦人都邑西垂、西犬丘應在此附近尋找。此次發現表明,大堡子遺址不只是單純的墓地,而是有居址、墓地、高等級建築和墓葬等豐富遺跡的城址。同時,大堡子城址對岸的山坪城址、西北的鹽土崖貴族墓地以及過去已知的圓頂山貴族墓地等一批時代接近的重要遺址與大堡子城址共同構成了一個規模大、等級高的遺址群,可以推測這裡是秦人早期的一處重要都邑,不排除就是西犬丘的所在。

  鸞亭山為漢代祭祀遺址

  鸞亭山漢代祭祀遺址的發現是早期秦文化考古中的又一個重要成果。遺址由海拔1700米的鸞亭山山頂的祭祀臺和山腰的東西夯土臺組成。山頂祭祀臺平面形狀為東西長、南北短的橢圓形,面積約2500平方米。遺址包括圓壇和其下面的臺地兩部分。鸞亭山遺址鑽探面積共1萬餘平方米,發現遺跡20處。在東西夯土臺周圍鑽探共發現墓葬81座,灰坑21座,夯土遺址7處,其中墓葬多為戰國—漢代,鑽探出的81座墓葬中有79座被盜。

  通過這次發掘可知鸞亭山遺址在周代就有人類居住、活動過,到了漢代成為一個專門的祭祀場所。從遺址所處的位置、祭壇的形制、玉器的組合和規格來看,鸞亭山山頂在漢代是一處祭天的地點。禮縣為秦漢時的西縣之所在,同時也是秦文化的發祥地。西本秦襄公始建,秦代“祠如其故,上不親往”(《漢書·郊祀志》),西漢時繼續沿用,因此,鸞亭山山頂祭祀遺址應即漢代的西。至於周代的西應該就在它附近。出土的玉器組合完整,為研究漢代郊祀用玉及相關禮制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學資料。

  西山遺址發掘面積2000余平方米,發掘出大量史前和兩周時期的灰坑、墓葬以及部分陶窯、灶坑、動物坑、房址、夯土墻及建築遺跡。此次發掘兩周時期的遺跡,以東周時期的為主,有灰坑183座、墓葬43座、動物坑10座、灶5座、房址1座、帶陶水管道的夯土建築基址1處、有附屬建築遺跡的夯土墻一段。此次發掘在墓地周圍還發現了馬坑7座、牛坑1座、狗及其他動物坑3座,其中K408埋有馬4匹,排列有序。

  史前時期的遺跡有灰坑64座、墓葬3座、陶窯8座、房址7座,其中發現的3座齊家文化早期墓葬中出土的陶器有別於以前所認識的齊家文化,是研究齊家文化的新資料。

  首次揭露早期秦人聚落遺存

  本次發掘,第一次揭露出大規模的早期秦人的聚落遺存。帶陶水管道的夯土建築遺跡、城墻等遺跡,顯示了西山遺址具有較高的等級,有可能是西周和東周時期秦人的一處中心聚落遺址。該遺址的發現,對於探討早期秦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

  另外,西山遺址史前遺存的發現,有望建立起甘肅東南部地區史前文化的序列;相當於中原龍山時代早期遺存的發現,對於甘肅東部、寧夏、內蒙古西部地區的史前文化面貌與交流提供了新材料。

  通過調查、鑽探和發掘,基本了解了大堡子山遺址的佈局和結構。對認識大堡子城址的性質,確認秦公大墓的墓主和研究當時的祭祀及禮樂制度、銅器鑄造工藝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材料。同時,也為大堡子山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張家川桃園坪墓地的發掘是早期秦文化考古中的又一亮點。2006年共發掘被盜掘的墓葬3座。隨葬品中發現的鎏金銅鼎、鎏金銅壺及銀盃、玻璃杯、銅繭形壺等是研究戰國時期冶金工藝的重要資料,對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有著重要的作用。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和西北大學五家跨單位、多學科聯合開展考古工作的模式在全國尚屬首例。這種工作模式,集合了優勢科研力量,對於做好跨地域考古學文化研究、解決重大學術問題、提升考古學研究水準,進而推動考古學科更快更好地向前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應該說早期秦文化調查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有關文物考古專家告訴記者,通過3年來的考古調查、發掘工作,禮縣及其周邊地區在早期秦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已毋庸置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lich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