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頌 那

猗與那與,置我鞉鼓。奏鼓簡簡,衎我烈祖。湯孫奏假,綏我思成。
鞉鼓淵淵,嘒嘒管聲。既和且平,依我磬聲。於赫湯孫,穆穆厥聲。
庸鼓有斁,萬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溫恭朝夕,執事有恪。顧予烝嘗,湯孫之將。

周公東征,敉平武庚之叛,另封紂之庶兄微子啟於宋,以存湯祀,並得延用殷商禮樂,因此宋得有商頌之作。

關於商頌及本篇,毛詩序:「《那》,祀成湯也。微子至於戴公,其間禮樂廢壞,有正考甫者,得《商頌》十二篇于周之大師,以《那》為首。」此說本於國語,商頌現存五篇,對其寫成年代,自漢代以來即有「宋詩說」與「商詩說」兩種說法。漢代商詩說、宋詩說兩說並存,宋詩說佔上風。其後歐陽修《詩本義》、朱熹《詩集傳》等宋學名著均取商詩說。清代有代表性的《詩經》學著作,如姚際恆《詩經通論》、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陳奐《詩毛氏傳疏》、方玉潤《詩經原始》等都主商詩說,但近代今文經學家魏源、皮錫瑞、王先謙都持宋詩說。至王國維作《說商頌》,引殷墟甲骨卜辭爲證,說明《商頌》非商代作品之後,宋詩說幾成定論。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又有一批新的成果,商詩說重新得到重視。張松如先生《商頌研究》中也是持商詩說:「細詳《那》詩義,似是一組祭歌的序曲,所謂《商頌》十二,以《那》爲首。詩中設有專祀成湯的內容,卻描述了商時祭祀的情形和場面,大約是祭祀包括成湯在內的烈祖時的迎神曲。」(參考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klichiang 的頭像
    kklichiang

    kklichiang的部落格

    kklich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