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 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朱熹詩經集傳:「秦,國名。其地在禹貢雍州之域,近鳥鼠山。初伯益佐禹,治水有功。賜姓嬴氏。其後中潏居西戎,以保西垂。六世孫大駱生成及非子。非子事周孝王,養馬於汧渭之閒,馬大繁息。孝王封爲附庸,而邑之秦。至宣王時,犬戎滅成之族。宣王遂命非子曽孫秦仲,爲大夫誅西戎不克,見殺。及幽王爲西戎犬戎所殺,平王東遷。秦仲孫襄公以兵送之。王封襄公爲諸侯,曰:能逐犬戎,卽有岐豐之地。襄公遂有周西都畿内八百里之地。至玄孫德公,又徙於雍。秦,卽今之秦州,雍,今京兆府興平縣是也。」漢書地理志:「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習戰備,高上氣力,以射獵為先。故《秦詩》曰:『在其板屋』;又曰:『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及車轔、四臷、小戎之篇,皆言車馬田狩之事。」
無衣為秦國的一首軍歌,可能作於襄公護送平王至東都洛邑之年。秦人後來與犬戎作戰時,採為軍歌,以鼓舞士氣。左傳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師,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背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
關於秦人之先祖,新進出土之《清華簡》指出,秦之先為商奄(可能在今濟南大辛莊附近)之民,其首領飛廉和其子惡來曾在商朝為官並受到重用,武王伐紂時殺了惡來,飛廉因出使北方而逃過一劫,最後躲到嬴姓的聚居地東方籌組反周勢力。周公後來東征平定管蔡之亂,飛廉也被殺,飛廉後人與當地嬴姓族人被強制從現在的山東遷到甘肅一帶去駐守邊疆,防禦西北方的外族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