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商王朝國都遷徙的問題,史記及相關之傳世文獻紀載如下:
早商(BC1600~BC1400) | 湯(1/1)居亳 |
中商(BC1400~BC1300) | 仲丁(9/6)遷隞 河亶甲(11/6)居相 祖乙(12/7)遷邢(竹書紀年:耿,二年,圮(決堤)於耿,再遷邢,庇。) (竹書記年:南庚(16/9)遷奄) |
晚商(BC1300-BC1046) | 盤庚(18/10)遷殷 帝辛(30/17)失國 |
自宋以來,安陽地區即屢出重器,多數學者疑其與河亶甲所居之相有關。二十世紀初殷墟之發掘,安陽相都說即被判了死刑。然1999年洹北商城的發現,似乎又讓此說重獲生機。本文主要從洹北商城的考古資料略述河亶甲居相及盤庚遷殷兩事件可能的關聯性。
都邑
|
代表遺址
|
規模
|
說明
|
砥石 | 內蒙赤峰二道井子遺址 |
0.03km2
|
商族發源於(西)遼水上游: 文獻證據,《荀子·成相篇》:「契玄王(2),生昭明(3),居於砥石,遷於商」,《世本·居篇》:「契居亳,昭明居砥石。」《淮南子·墬形訓》曰:「遼出砥石。」高誘註解中說:「砥石,山名,在塞外,遼水所出」。《水經注》亦曰:「遼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東流,直遼東之望平縣西……屈而南流,入於海。」 考古證據,此地之紅山文化、後紅山文化(東山嘴類型、牛河梁類型)是中原地區先商文化的源頭,紅山文化的直接繼承者小河沿文化族群在向西向南遷徙時,與蒙古高原南部已掌握了簡單青銅技術的馬家窯文化有所接觸,公元前22世紀青銅技術開始由西往東傳入燕山南北,結合當地土著原有的新石器文化,於是形成了夏家店下層文化[7]。此夏家店下層文化南漸後在幽燕地區與太行山東麓一帶形成了下七垣(先商)文化。 |
邢台曹演莊一二期(?) |
-
|
砥石另一說位於邢台,邢台曹演莊一二期之先商(下七垣)之文化遺存為昭明所居砥石的另一個候選地之一。 | |
商(?) | 石家莊鹿泉北胡莊遺址 |
0.15km2
|
幽燕地區(先商文化「保北類型」)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的先商遺址,年代約BC2000-BC1600。 |
商丘 | 濮陽帝丘(?) |
-
|
《世本》、《左傳》襄公九年:「相土(4)徙商丘。」《水經·瓠子河注》:「河水舊東決逕,濮陽東北,故衛地,帝顓頊之墟。昔顓頊自窮桑徙此,號曰商丘,或謂之帝丘,本陶唐氏火正闊伯之所居,亦夏伯昆吾之都,商侯相土又都之。」 |
- | 邯鄲磁縣下七垣遺址 |
-
|
邯鄲澗溝與磁縣下七垣為代表之遺存被稱為先商文化「漳河類型」,年代相當於二里頭二期。[冥(7)以下] |
- | 輝縣孟莊商城[8] |
0.13km2
|
新鄉潞王墳下層、輝縣孟莊商城與琉璃閣H1為代表之遺存被稱為先商文化「輝衛類型」 |
- | 鄭州二里崗H9 |
-
|
二里崗H9與南關外中下層為代表之遺存被稱為先商文化「南關外類型」,與二里頭文化區形成東西對峙之態勢。 |
亳 | 鄭州二里岡商城遺址 |
3km2
|
雖然還沒有決定性的物件出土,但此為成湯之亳都幾已成定論。[2] |
西亳 | 偃師屍鄉溝商城遺址 |
2km2
|
位於二里頭(夏都斟鄩?)遺址以東約六公里處,考古資料顯示:此城內少禮器而多兵器,以此推論為湯滅夏之後建於下洛之陽以監夏民之西亳(?) |
隞 | 鄭州小雙橋遺址 |
1.4km2
|
位於鄭州西北22km, 目前所知二里岡商文化晚期(白家莊期)最大遺址。 |
相 | 安陽花園莊洹北商城遺址 (內城部分?) |
0.4km2
|
河亶甲時可能只建了內城部分,因水患或其他不明原因,為下任國君祖乙放棄? |
邢 | 邢台東先賢遺址 |
0.75km2
|
有謂耿、邢、庇[3]三者相距不遠,邢台附近之中商遺址除右列東先賢、曹演莊之外還有葛莊等其他遺址,所謂的邢都或許是以東先賢-曹演莊為中心,散佈在七里河流域一個30km2範圍內的都會區[6]。曹演莊三期,東先賢一期與安陽花園莊早段年代相當[6]。 |
邢台曹演莊三期 |
0.5km2
|
||
奄 | 濟南大辛莊遺址[9] |
0.3km2
|
大辛莊遺址商文化堆積自BC1400~BC1000,起始年代略晚於東先賢遺址始年,為山東境內最大的商文化遺址。2003年曾於此發現有卜辭的甲骨。清華簡繫年謂:奄民於後來的三監之亂時支持了武庚的復商運動,遭周公鎮壓後留流放周之西陲,後來逐漸茁壯,形成有秦一族。 庇,奄二都見於竹書紀年而未見於史記。奄大概在山東境內,如果竹書紀年為真,代表此期(南庚至盤庚前期)商王朝正在山東一代拓展勢力。 個人淺見:商王南庚可能曾經率軍征伐東夷,並將奄地當成前進指揮中心,在此長期駐紮而非將都城遷於此地;還有另一種可能是:在邢都之外,南庚另建「東都」於奄以監控東夷部落。至於曲阜西陳遺址,該遺址於2019年被發現,依目前發掘資料,該遺址以殷墟四期為主體,中商時期之遺存甚少,因此南庚之都「奄」的可能性個人以為不是很高。 |
曲阜西陳遺址(?) |
0.07km2
|
||
殷 | 安陽花園莊洹北商城遺址 |
4.7km2
|
盤庚遷至河亶甲故居續建洹北商城,小乙(20/10)或武丁(21/11)時內城被焚毀,商人遂於洹水南岸今小屯附近另起爐灶。 |
安陽洹南殷墟遺址 |
36km2
|
傳統上的殷墟除了洹水以南的王室宮殿宗廟區,青銅陶坊及一般住民區外,還包含了洹水北岸的王陵區。王陵區內迄今共發現十四座大墓: 九座有四條墓道(其中一座未完成,可能是預留給鹿台自焚的帝辛之墓。但也有人認為是後來叛周的武庚之墓),三座雙墓道,還有兩座單墓道的墓。這些墓全遭盜掘過,無法知道究竟是何王之墓。目前洹南殷墟所見的可識卜辭,全部都是武丁至帝辛所刻。因此有人懷疑,盤庚並非遷到洹南殷墟。然依王陵區大墓數量,似乎盤庚之後的十三位商王均葬於此。
洹北商城於1999年被發現後,經考古研究,該城使用僅數十年,有兩個文化層,下層晚段與上層間有一(時間上的)缺環,上層則直接與殷墟一期接軌,宮城遺址內發現大量紅燒土,學者推測外城牆尚未建好之際,宮城即遭焚毀。再按洹北商城早段出土陶器之特徵與東先賢一期和小雙橋(隞都)遺址之同型陶器極為相似,由此推論: 鄭州(二里岡)晚段⇒洹北早段⇒東先賢一期 有著某種承接關係,而洹北早段可能就是河亶甲所居之相都[4,5]。
綜合以上線索,我們似可推論: 河亶甲居相後開始營建洹北之宗廟與宮城,到祖乙時可能因水患而將都城遷往邢地附近(祖乙遷邢或許是因為圮於相而非圮於耿?)。最後盤庚又遷回洹北故地,利用原相都之基址逐步擴建為之後的大洹北商城,而王陵區中標示為78HMB1的墓因為出土了洹北商城早段的陶器,很可能就是相都時期(河亶甲?)之陵墓,也就是說,殷都時期和相都時期共用了同一個王陵區。然就在建築外城時,城內遭逢祝融,這時可能已是小乙之世。在防火之考量下,商人放棄了該城,選擇於洹水岸邊近水之處的小屯等地另起爐灶,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小屯殷都。
商族文化分期:
漳河期⇒輝衛期⇒南關外期⇒鄭州二里岡⇒白家莊期⇒洹北花園莊早段⇒東先賢一期⇒洹北花園莊晚段⇒小屯殷墟(一至四期)
-
參考資料:
- 從洹北商城到殷墟商邑:城市規劃與建設的嬗變
- 鄭亳說之證據?
- 竹書紀年中提及之庇,一說為山東荷澤市鄆城縣肖固堆遺址,然其規模及文化遺存不似祖乙以下四位國君經營數十年之王都,且網上之資料有不少論證庇其實就是邢都,因此山東說似非主流意見。
- 河亶甲、祖乙、祖辛
- 論登封王城崗商代房址85WT264F1陶器群
- 从邢台两河流域的文化遗址看三千年前邢台人的生活
- 夏家店下層文化
- 論輝縣孟莊商城的年代
- 商奄考